2024日美联合研究:目睹家暴儿童右脑舌回萎缩20.5%,视觉记忆差或藏童年创伤
2024日美联合研究:目睹家暴儿童右脑舌回萎缩20.5%,视觉记忆差或藏童年创伤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前一天刚和新同事交换过名字,第二天在电梯里碰见却死活想不起对方是谁?别总骂自己“记性差”,有些记忆减退可能不是天生的——最新研究发现,童年常目睹家庭暴力的人,大脑里负责“认人认物”的关键区域会显著萎缩,这才是记忆出问题的根源。
2024年,日本熊本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团队联合开展了一项针对性研究,结果让人揪心。研究小组先从1455名美国人中筛选,最终确定了48名18~25岁的志愿者。这48人里,15人在3~17岁(童年至青少年阶段)经常看到父母间的家庭暴力,剩下33人则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研究人员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这种能清晰捕捉大脑结构的技术,对比了两组人的大脑——尤为显著的是,经常目睹家暴的志愿者,其右脑视觉皮层中名为“舌回”的部位出现了萎缩,平均萎缩程度达到20.5%。
这个“舌回”到底是干啥的?咱们可以把它类比成大脑里的“视觉档案库”:你昨天见的人、看的风景,都会像照片一样存在这个档案库的货架上;等第二天需要认人的时候,大脑就会来这里找“照片”。可一旦舌回萎缩,相当于货架少了近五分之一,存的“照片”要么找不到,要么模糊不清——这就是为啥这类人“再认能力”会下降,比如头天刚见过的人,第二天碰见就认不出来了。
我国也有类似研究能印证这一点。《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3年曾发布过一项针对12~18岁青少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团队跟踪了213名曾目睹过父母争吵或暴力的孩子,其中16岁的小林就是典型案例。小林记得,小学时每次看到爸爸摔东西骂妈妈,他都会躲在房间里攥紧拳头,心里反复想“是不是我不够乖,爸妈才会吵架?”可到了第二天,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点、前一晚背的英语单词,他都像“被橡皮擦过一样”记不清。研究结果显示,这类孩子的视觉记忆测试得分,比普通孩子低18.2%,且这种差距会随着年龄增长持续存在——这和日美联合研究中“舌回萎缩影响记忆”的结论完全吻合。
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青少年目睹家庭冲突的比例并不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4年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在12~18岁的青少年中,有11.3%曾至少3次目睹家庭成员间的暴力行为(包括言语辱骂、肢体冲突等),其中62.7%的孩子表示“经常记不住刚发生的事”,比如忘记带作业、记不清家人交代的事情。
研究者特别提醒:对孩子来说,爸爸或妈妈遭受暴力,和他们自己被伤害的感受是一样的。很多家长觉得“夫妻间的事忍忍就过了”,却不知道孩子正在默默承受心理创伤。《心理学报》2023年的一项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研究人员让孩子观看模拟的“父母争吵”场景,之后检测他们的心率和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的皮质醇水平比观看平和场景的孩子高23%,其中10岁的小宇在实验后偷偷跟研究员说:“看到他们吵架,我好像胸口压了块石头,连玩玩具都没心思,更记不住刚才玩了什么。”——这说明孩子的记忆减退,本质上是身体应对创伤的“自我保护”,可长期下来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你是不是也想知道,自己的记忆问题是否和童年经历有关?可以做下面这个简易测试:
1. 当你看到很久没见的熟人时,通常会?
A. 立刻认出对方,还能想起之前聊过的话题
B. 觉得眼熟,但要等对方提醒名字才想起来
C. 完全没印象,需要对方详细说过去的事才有点模糊记忆
2. 回忆童年发生的事情,你更倾向于?
A. 能清晰记得很多细节,包括当时的场景和情绪
B. 只记得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大多想不起来
C. 大部分事情都记不清,连重要的生日、节日也没印象
3. 平时记东西(比如手机密码、购物清单),你会?
A. 看一两遍就能记住,很少忘记
B. 需要反复记好几次,偶尔会忘
C. 必须写下来,不然过一会儿就记不住
【测试解析】
选A居多:你的视觉记忆和童年记忆整合能力较好,目前没有明显受创伤影响的迹象,平时可以多通过“联想记忆法”(比如把密码和喜欢的数字结合)强化记忆。
选B居多:你可能存在“选择性记忆”,对负面经历有轻微回避倾向,建议平时可以尝试写日记,把想记的事情简单记录下来,帮助大脑“整理档案”。
选C居多:你的记忆提取效率较低,若童年曾有过家庭冲突或创伤经历,建议可以和信任的人聊聊,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早期干预能有效改善记忆状况。
总之,孩子的大脑就像娇嫩的幼苗,家庭环境的“风雨”会直接影响它的生长。别再觉得“忍忍就好”,给孩子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才是保护他们记忆力、守护他们心理健康的关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66xlx.com/http://www.66xlx.com/xinlijiqiao/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