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哈佛研究揭示:童年不快乐,中年心血管风险升17%-31%!
2024哈佛研究揭示:童年不快乐,中年心血管风险升17%-31%!
你是否曾在整理旧照片时,看到童年的自己却笑不出来?明明已经成年多年,可一想起小时候那些没人安慰的哭、不敢说出口的怕,心里还是会一阵发沉?你可能没意识到,这些藏在记忆里的“不开心”,或许正悄悄影响着你现在的身体。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做了一项跨度超30年的跟踪调查。他们盯紧了377个人,这些人的平均年龄现在是42岁。早在这377人7岁的时候,研究人员就多次给他们做过情绪和行为测评,看看他们会不会容易难过、能不能集中注意力,还有没法好好调节自己情绪的情况;等这些人到了40岁左右,又给他们做了全面体检。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研究还得到了本土数据的呼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5年最新调研显示,我国40-45岁中年人群中,有童年期持续心理压力经历的人(比如常被家长否定、家庭氛围紧张),占比达到28.9%。而《心理学报》2023年发表的“童年负性情绪与成年生理健康追踪研究”里,有个叫小李的受访者很有代表性——他38岁每次去体检,一看到血压计就会想起7岁时被妈妈骂完躲在房间里的感受,手心冒汗时他总对着自己念叨“别慌,就是测个体检而已”,可心率还是会不自觉加快。研究人员说,这种童年情绪留下的“身体记忆”,会慢慢影响健康。
---
在综合考虑了吸烟、饮食、运动这些可能影响心血管的因素后,研究得出了一个明确结论:童年时心理压力越大,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
具体到数据上,40岁左右的人如果童年常处在压力大、挫折多的环境里,未来10年里,中风、心脏病发作的几率会明显上升。女性会从原本的3.2%涨到4.2%,男性则从7.3%升到8.5%。我们可以把这个风险变化类比成“健康红绿灯”:3.2%还在“绿灯安全区”,4.2%就到了“黄灯预警区”,意味着身体已经在提醒你要关注了。
《应用心理学》2024年也报道过一个类似案例,42岁的王姐去年查出了高血压。她回忆小时候爸妈总吵架,自己每天放学回家前,都要在楼下先听一会儿家里的动静——“那时候就怕一进门看到他们冷战,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现在每次量血压,只要数值一高,我就会忍不住想,是不是当年那些提心吊胆的日子,给身体留下了‘后遗症’?”这种感受其实很多人都有,就像小时候攒下的情绪,成年后会以身体信号的方式冒出来。
---
研究还发现,童年时负面情绪多的人,比如容易沮丧、爱发脾气、性子急躁,到了中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涨得更明显。男性会增加17%,女性则会增加31%。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4年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我国40-50岁的中年人群中,童年期有频繁负面情绪经历的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比情绪环境健康的人高22.6%。45岁的老陈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去年加班时突然胸痛,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是冠心病早期。他说自己小时候特别容易急躁,考试考不好就摔笔、哭,“那时候觉得急一急就能把事做好,没人告诉过我,那些没处发泄的火气,会悄悄伤了心脏。现在只要一累,就会心慌得厉害,总觉得喘不上气。”
而且女性受影响更显著,这和女性天生对情绪更敏感有关。就像学生期末备考时,女生更容易因为担心考不好而反复检查书包、睡不着觉,这种对情绪的“高感知度”,如果童年时总被负面情绪包围,成年后对身体的影响也会更突出。
---
反过来讲,研究也发现了一个积极的结论:童年时能得到更多呵护和关注的孩子,到了中年,整体健康状况会更好,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更低。
《心理科学进展》2023年的一项研究就跟踪了200个成年人,发现童年期常被家人拥抱、鼓励的人,中年时血压、血脂的指标都更稳定。40岁的小张就是这样,他每年体检都很健康,说起童年,他记得妈妈总会蹲下来听他说话,就算考砸了也会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找原因”。“现在遇到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我也不会慌,总想起妈妈当年的话,觉得再难也有人支持我。心情放松了,身体自然也舒服。”
我国某社区2025年的健康调研也显示,童年期每周能收到3次以上家人正面反馈(比如“你做得好”“我相信你”)的中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比缺乏情感支持的同龄人低19.8%。这就像给童年的自己装了一个“健康储蓄罐”,小时候存下的呵护和关注,成年后会变成身体的“防护盾”。
---
小测试:看看童年情绪对你现在的影响有多大?
1. 回忆童年,你是否常觉得“没人懂我”或“总担心不好的事发生”?
A. 几乎没有 B. 偶尔 C. 经常
2. 现在遇到压力,你是否会不自觉想起童年的委屈或紧张场景?
A. 很少 B. 有时 C. 经常
3. 体检时,你对自己的心血管健康(如血压、血脂)是否会过度担心?
A. 不担心 B. 有点担心 C. 很担心
解析:
- 多数选A:童年情感环境较健康,当前心血管风险受童年影响小,继续保持规律作息和积极心态即可;
- 多数选B:童年有少量压力经历,需注意日常情绪调节,比如压力大时多和家人朋友倾诉,避免情绪积压;
- 多数选C:童年压力经历较明显,建议结合健康管理定期监测心血管指标,同时可通过心理咨询疏导过往情绪,减少对身体的影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66xlx.com/http://www.66xlx.com/xinlijiqiao/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