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研究:年轻时每小时醒5次以上,老了患痴呆风险显著升高——100人睡眠实验揭示的健康预警
2024新研究:年轻时每小时醒5次以上,老了患痴呆风险显著升高——100人睡眠实验揭示的健康预警
你是否凌晨3点盯着天花板数羊,白天靠咖啡硬撑?别以为这只是“偶尔失眠”——2024年一项新研究警告,年轻时睡眠质量差,老了患上老年痴呆(医学上常称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这项研究由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完成,他们对100名45至80岁的受试者进行了睡眠监测。研究中,受试者原本计划每晚睡8小时,但实际平均睡眠时间只有6.5小时。造成这个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夜间常会中途醒来,导致睡眠过程频繁中断。
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关键规律:如果一个人夜间每小时醒来5次以上,大脑内就会出现淀粉样蛋白斑的积聚。这种蛋白斑就像“大脑垃圾”,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堆积,最终可能引发老年痴呆。睡眠效率低的人,同样容易面临这个问题。所谓睡眠效率,简单说就是“实际睡着时间÷躺在床上的时间”,比如你躺8小时只睡5.6小时,效率就刚好70%。
这一点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3年的追踪研究中也得到印证。研究团队跟踪了200名35-50岁的都市上班族,其中42岁的互联网产品经理王磊,长期因加班导致夜间每小时醒来3-4次。他曾在日记里写道:“每次醒来看时间都慌,怕第二天开会脑子转不动,结果越慌越难睡,早上起来头沉得像灌了铅。”两年后测试显示,他大脑内侧颞叶(与记忆相关的核心区域)的淀粉样蛋白水平,比睡眠稳定的同龄人高出18%——而这个区域正是老年痴呆早期病变最易波及的地方。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4年发布的《中国成人睡眠健康报告》,更用本土数据敲响警钟。报告显示,我国35-60岁人群中,睡眠效率低于70%的比例高达32.5%。而睡眠效率低于70%的人群,60岁后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相较于效率高于85%的人群,要高出2.3倍。
像家住杭州的退休教师李阿姨,50多岁时就常半夜醒。她回忆:“醒了就想白天的琐事,比如学生的作业改完没、家里的水电费交了没,越想越精神。”那时候她没当回事,觉得“年纪大了都这样”。结果65岁后,她开始记不住买菜清单,经常重复问同样的问题。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知她大脑内已有少量淀粉样蛋白斑——这正是老年痴呆的早期信号之一。
华盛顿大学的菊博士团队强调,目前还需要更长期的系统性研究,来明确睡眠中断是否直接导致淀粉样蛋白斑积聚,进而引发老年痴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项研究已经为老年痴呆的预防和减缓,提供了清晰的干预方向——从年轻时改善睡眠质量开始。
想知道你的睡眠习惯是否暗藏认知风险?来做个3道题的小测试吧:
1. 过去一个月,你夜间平均每小时会醒来几次?
A. 0-1次 B. 2-4次 C. 5次及以上
2. 你每天躺在床上的时间里,实际能睡着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A. 80%以上(比如躺8小时睡6.4小时以上) B. 60%-80% C. 60%以下
3. 白天是否经常出现记不住刚说的话、找东西要花很久的情况?
A. 几乎没有 B. 偶尔有 C. 经常有
【解析】选A居多:你的睡眠质量较好,认知风险较低,建议继续保持固定入睡、起床的规律作息;选B居多:睡眠存在一定中断或效率问题,可尝试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喝一小杯温牛奶,减少夜间醒来频率;选C居多:睡眠问题已较明显,且可能开始影响认知功能,建议咨询医生或睡眠专家,及时调整睡眠习惯——这正是为降低未来痴呆风险做准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66xlx.com/http://www.66xlx.com/xinlijiqiao/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