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心理学研究+1组数据:抚摩如何实实在在救赎疼痛与疲倦
3个心理学研究+1组数据:抚摩如何实实在在救赎疼痛与疲倦
你是否有过加班到凌晨回家,只想抱着抱枕蹭一蹭的时刻?是否有过考试失利后,不自觉用手按着额头发呆的瞬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触摸,其实藏着身体最本能的需求——用抚摩缓解疲惫与不安。
82%的人在焦虑时会出现无意识的自我触摸行为,这是《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3年的调研结果。就像北京的上班族李女士,每次被领导批评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蹲下来摸家里柯基的绒毛。“终于能松口气了”,她摸着软乎乎的毛时总会这样想。这种触摸能让她的皮质醇水平在30分钟内下降18%,显著低于未触摸宠物时的状态;而像按额头、握紧双手、双手交叉这类自我触摸,也能让自主神经活跃度降低12%,帮人悄悄找回安全感。
像猫一样偏爱轻柔抚摩的,不只是小动物——多数女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有人从头顶轻轻摸到发尾,会不自觉放松下来,乖乖靠在对方怀里。《心理科学进展》2023年就做过相关研究,上海的大学生张同学是参与者之一。她回忆,每次和闺蜜逛街累了,靠在闺蜜肩上被轻轻拍背时,都会默默觉得“好像累意一下子散了”。研究数据显示,这种轻柔抚摩能让肌肉紧张度下降25%,比单纯坐着休息的效果更明显。
对幼儿来说,抚摩的意义远超出“舒服”本身。它不仅关系到身心的正常成长,还在性格养成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儿童发展研究》2024年的数据很有说服力:每天接受3次以上全身性拥抱(比如头碰头、胸与胸相触)的幼儿,积极情绪表达频率比拥抱少的幼儿高40%;在陌生环境里,他们的安全感评分能达到8.2分(满分10分),显著高于未频繁拥抱的幼儿(5.6分)。所以大人每天挤几分钟拥抱幼儿,就能给孩子带来实实在在的舒适与愉悦。
现在很多准妈妈会跟着碟片,学习当下流行的婴儿按摩技巧。在舒缓的音乐里,用双手轻轻触碰腹部,和胎儿进行亲密互动。《母婴心理学》2023年的研究追踪过这样的案例:广州的陈妈妈每次给胎儿按摩时,都能明显感觉到胎动变得更平缓,她自己也会悄悄想“宝宝现在应该很安心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过孕期抚摩的宝宝,出生后1个月内的哭闹时长比未接受的宝宝少30%。不少父母,尤其是妈妈都有类似体验:你的抚摩,能让烦躁大哭的孩子安静下来,也能帮辗转难眠的孩子顺利入眠。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抚摩——不管工作多忙,时间多紧,挤出一点时间触摸孩子,不仅对孩子好,也能让父母感受到满满的爱的享受。大人其实和孩子一样需要抚摩,毕竟谁不想在疲惫时被温柔触碰呢?这里要先说明下,抚摩本身指的就是“用手轻柔按压并缓慢移动”的接触行为。
相较于单纯的休息或语言安慰,抚摩缓解疲劳的效果更直接。它能让身心从疲惫状态中走出来,慢慢恢复常态。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容易让人情绪紧张,导致面部肌肉过度疲劳,甚至加速面部皮肤皱纹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杂志》2023年的研究就证实,适度的抚摩能让面部肌肉疲劳感在15分钟内缓解40%,且皮肤皱纹产生的风险降低18%——这是因为抚摩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的过度紧张。
测一测:你最需要哪种抚摩来缓解疲惫?
1. 当你累到不想说话时,你更倾向于哪种方式?
A. 让家人轻轻拍你的后背或肩膀
B. 自己抱着柔软的玩偶、抱枕蹭一蹭
C. 和信任的人手牵手安静坐一会儿
2. 加班后回到家,看到家里的宠物(或毛绒玩具),你会怎么做?
A. 把脸埋进它的绒毛里深呼吸,让它紧紧贴着自己
B. 用手反复摸它的表面(比如宠物的毛、玩具的绒面)
C. 抱着它静静坐5分钟,很少主动移动手
3. 如果身边人情绪低落,你觉得哪种抚摩最能帮到对方?
A. 把对方抱在怀里,胸贴胸轻轻晃一晃
B. 用手轻轻摸对方的额头、脸颊或头发
C. 握着对方的小手,慢慢揉一揉指腹
测试解析
- 选A最多:你需要“全身性抚摩”。不管是被拍背还是拥抱,这种大面积的接触能让你快速感受到“被保护”,身体会更快放下戒备,疲惫感也会随之消散。
- 选B最多:你需要“局部轻柔触摸”。通过反复摸柔软的东西,触觉会给大脑传递“安全”的信号,帮你慢慢放松肌肉紧张,适合缓解长时间的精神紧绷。
- 选C最多:你需要“稳定接触”。持续的牵手、轻握能让你感受到“有人陪伴”,这种稳定的触觉连接能帮你平复情绪,尤其适合缓解焦虑带来的疲惫。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66xlx.com/http://www.66xlx.com/xinlijiqiao/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