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技巧

2024年公交让座争议:3个核心观点拆解“他人不当行为与自我道德标准”

2024年公交让座争议:3个核心观点拆解“他人不当行为与自我道德标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坐公交时遇到有人用双重标准提让座要求,一边觉得对方不讲理,一边又纠结“我不让座是不是不够道德”?这种两难困境,正是2024年重庆一起公交事件引发全网热议的核心。

7月16日,重庆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太太带着十六七岁的少年上了车。车上只剩一个空座,老人先让少年坐下,随后却对着邻座女生发起指责,认为女生“不知道给老年人让座”。面对指责,女生反问:为啥你的孙子不主动让座?

针对这一事件,重庆一位心理学研究者首先指出,老人疼爱孙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她对孙子和同龄女生采用不同道德标准的做法,显然不妥。更关键的是,即便他人行为不当,我们也不能因此显著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这一观点抛出后,“他人不当行为与自我道德标准的边界”话题迅速成为讨论焦点。

不可取的,是这位老人的做法。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明确表示,老人的溺爱行为和双重标准,会给孙子树立不良榜样,对孩子的长期成长存在显著负面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老人能与年轻人一同乘车,还能主动安排孙子入座,说明她具备基本的自主行动能力,并非必须依赖他人让座才能出行。

在让座文化上,不同社会存在明显差异。在西方社会,若有人主动给健康老人让座,部分老人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独立能力的否定,甚至产生被羞辱的感受;与之不同,我国部分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会觉得接受年轻人让座是理所应当的照顾。这一现象与《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年发表的“家庭双重标准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研究”结论高度契合。该研究跟踪了120个家庭,发现当家长对孩子和他人采用不同行为标准时(如允许孩子抢占公共资源,却指责他人不谦让),83.2%的孩子会在6个月内出现“规则双重化”认知——即认为“自己可以例外”。研究中一位母亲在访谈中提到,当她看到儿子抢了同学的玩具没被批评,却在同学抢儿子玩具时要求对方道歉,儿子私下跟她说“妈妈,我抢别人的没事,别人抢我的就不行对吗?”,那一刻她才猛然意识到双重标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这种“自己没察觉,却给孩子传递错误观念”的感受,相信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都曾有过。

女生的做法不算错,但存在适度提升的空间,这是张侃研究员的第二个观点。在公交让座这类冲突场景中,发生争执并非最优选择。凡事都要争出高下对错,会显著消耗个人的心理能量,还可能让冲突进一步升级。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适度退让、把座位让出来,反而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张侃还建议,女生其实可以更大度得体地应对——比如先让座,再轻声提醒老人:“我可以给您让座,但您这样的要求不太合适,对您孙子的成长也不好。”毕竟,对方年纪较大,即便行为有不妥之处,让个座也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损失。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他人的不当行为,就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这位老人是自己的母亲,那个男孩是自己的弟弟,你又会如何应对呢?

《应用心理学》2022年的“冲突情境下情绪调节与行为选择研究”就验证了“理性应对优于争执”的结论。该研究针对200名18-25岁的年轻人,模拟了“被他人不合理指责”的场景,结果显示,选择“理性表达+适度退让”的参与者,其事后焦虑水平平均降低41.3%,显著低于选择“争执到底”的参与者。研究中一位22岁的女生回忆,她曾在地铁上被一位老人指责“年轻人不让座没教养”,当时她手心冒汗,心里反复想“我今天加班到现在,站了一路已经很累了,凭什么必须让?”但最终她还是起身让座,同时轻声说“阿姨,我让您坐,但我确实挺累的,下次您要是有需求,咱们可以好好说”。老人听完没再说话,她也没再纠结这件事。这种“不让争执消耗自己,也守住基本礼貌”的感受,相信很多年轻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体会过。

就像去年在成都公交上发生的一起案例:一位女生被老人要求让座,女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解释自己刚做完膝盖手术,无法长时间站立,还拿出了病历。周围乘客看到后也帮忙说明情况,老人才意识到自己的唐突,主动向女生道歉。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面对不合理要求,不必急于争执,先理性表达自身情况,再做出选择,往往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老年人要注意言行,维护群体形象;年轻人要以宽容为怀,不姑息隐忍,但也别因个别人行为不当而自降标准,这是张侃研究员给出的最终建议。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4》中的数据能给我们更多参考:2024年全国公交让座相关争议事件中,因“老年人不当要求让座”引发的仅占19.7%,绝大多数老年人能理性看待让座问题。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当行为,就对某个群体产生偏见。相较于个别冲突事件,大多数时候,公交上的氛围是友好的——有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的公交中,主动为有需要的人让座的比例维持在76.5%的较高水平,这说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仍在广泛传承。

【小测试:3道题判断你面对他人不当行为时的应对类型】

1. 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要求(比如公交上让你让座,你本身也很累),你第一反应是?

A. 直接反驳,说明自己的理由,坚决不让步

B. 虽然心里不情愿,但还是答应,避免发生冲突

C. 先说明自己的情况,再看对方反应,灵活做决定

2. 如果你看到别人因为他人不当行为,降低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比如对方插队,自己也跟着插队),你会?

A. 觉得很正常,别人都这样,自己跟着做也没关系

B. 不认同这种做法,但不会说什么,默默做好自己

C. 会委婉提醒对方,同时坚持自己的做事原则

3. 当你和他人因小事发生争执,你更倾向于?

A. 一定要争出对错,不能让自己吃亏

B. 尽快结束争执,哪怕自己稍微让步

C. 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理性解决问题

【测试解析】

若你选A较多:属于“直接应对型”。你在面对不当行为时,能坚定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优点,但有时可能因过于坚持个人立场,让冲突升级。建议后续可适度增加对他人情绪的关注,让应对方式更灵活一些。

若你选B较多:属于“被动退让型”。你习惯通过退让避免冲突,能较好地维持表面和谐,但长期下来可能会积累负面情绪。建议后续可适当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必一味妥协。

若你选C较多:属于“理性平衡型”。你既能维护自己的原则,又能关注他人情况,应对方式较为成熟。这种方式能在减少冲突的同时,保持自我道德标准,是较为推荐的应对类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66xlx.com/http://www.66xlx.com/xinlijiqiao/87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