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技巧

2024心理实测:90%的人说谎时,眼睛都会暴露这个“小秘密”

2024心理实测:90%的人说谎时,眼睛都会暴露这个“小秘密”

你是否有过被朋友含糊其辞敷衍,却拿不准对方是不是在说谎的尴尬时刻?明明感觉哪里不对,却找不到证据,只能自己憋在心里犯嘀咕?其实,分辨谎言没那么难,我们的眼睛早就悄悄把“真相”写在了动作里。

孩子说谎:藏不住的“心虚信号”

咱们都有过小时候说谎被拆穿的经历吧?孩子说谎时,很少能藏住情绪,最明显的就是“脸蛋发红+眼神飘”。他们不会刻意控制表情,要么盯着地面,要么眼神来回晃,生怕和你对视。

2023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一项实验就印证了这一点。研究者让100名8-10岁的孩子分别完成“说实话”和“隐瞒错误”的任务,结果显示,89%的孩子在说谎时会出现“低头+脸颊温度升高”的表现。比如参与实验的小宇,在隐瞒“不小心弄坏玩具”时,一直盯着自己的鞋子,心里不停念叨“妈妈别问了,再问我就慌了”,耳朵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这种反应,其实是孩子内心“害怕被发现”的本能流露,咱们家长几乎一眼就能看穿。

成年人说谎:学会“伪装”,但眼睛骗不了人

和孩子不一样,成年人说谎时“演技”要成熟得多。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人?明明在说假话,却故意盯着你的眼睛,一脸“我超坦诚”的样子,脸不红、心不跳,让人很难分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3年的调研数据显示,约72%的成年人会通过“刻意维持眼神接触”来掩盖谎言,这个比例比青少年高出34个百分点。比如职场里,有人没完成工作却谎称“已经搞定”,会特意看着领导的眼睛说话,心里还会给自己打气“别紧张,盯着他的眼睛就不会被看出来”。但即便伪装得再好,大脑的“小动作”还是会通过眼睛暴露——这就要说到心理学界一个很实用的发现了。

关键发现:眼球转动,藏着谎言的“密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李伯曼教授早就发现,我们的眼睛转动方向,和大脑的“工作状态”直接相关。简单说,大脑做不同的事,眼睛会“指”向不同的方向,就像这样:

- 回忆真实事件时:大脑像在“翻旧相册”,要从记忆里找已经存在的画面。这时,眼睛会先向上、再向左转动。

- 编造谎言时:大脑像在“临时画漫画”,要凭空造一个不存在的场景。这时,眼睛会先向上、再向右转动。

2023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说谎识别实验”就验证了这一点。研究者让300名志愿者分别讲述“上周真实做过的事”和“编造的上周经历”,全程记录眼球运动。结果显示:讲述编造经历时,81%的志愿者眼球会先向上再向右转;而回忆真实事件时,只有9%的人会有这样的动作。

参与实验的小张就说,他在编造“上周去看周杰伦演唱会”时,眼睛不自觉地向上右转,心里还慌慌的:“我根本没抢到票,只能瞎编歌词,千万别问细节!”——这种“眼睛先动、脑子再补”的反应,其实是大脑编造信息时的“自然漏洞”,很难刻意控制。

怎么问?3个“细节提问法”,让谎言藏不住

想知道对方是不是在说谎,可别问“你说的是真的吗”“你吃早饭了吗”这种简单问题——这些问题要么不用回忆,要么答案太简单,就算对方说谎,你也看不出破绽。

真正有用的是“细节提问法”,也就是问那些必须回忆才能答上来的具体问题。比如:

1. 怀疑对方没去上班却谎称去了:别问“你今天去上班了吗”,要问“你今天上班时,电梯里遇到了谁?你们聊了句什么”。

2. 朋友说“昨天在家待了一天”:别问“你昨天没出门吗”,要问“你昨天在家看的电视剧,主角最后做了个什么决定”。

3. 同事说“帮你转交文件了”:别问“文件交了吗”,要问“你把文件交给王姐时,她正在做什么?说了句什么话”。

为什么这些问题管用?因为真实经历里有很多“随机细节”,比如电梯里遇到的人、电视剧的剧情,说谎的人根本没准备,只能临时编——这时候,你看他的眼睛,就能知道答案了。

如果他不经思考就盯着你回答,眼睛没怎么动,那大概率是早就编好的谎言;如果他眼睛先向上、再向左转,边想边说,那说明他在回忆真实情况;要是他眼睛先向上、再向右转,说话还磕磕绊绊,那就是在临时编造,别信他的话!

小测试:你的“谎言识别力”有多强?

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准确看出别人在说谎吗?来做3道题,马上有答案!(每题选A/B/C,最后看选项占比)

1. 朋友说“昨天加班到10点”,你心里有点怀疑,会怎么做?

A. 问他“加班时喝的咖啡是公司的速溶,还是自己带的挂耳”

B. 看他眼神有没有一直盯着你,觉得眼神不飘就是真的

C. 点点头说“辛苦了”,心里怀疑但不追问

2. 家人说“周末没出门,一直在家里打扫卫生”,你觉得不太对,会?

A. 问“你打扫客厅时,沙发底下是不是扫出了我上次丢的发卡”

B. 摸了摸沙发套,觉得不脏就是在说谎

C. 说“怪不得家里这么干净”,不再多问

3. 同事说“没看到你放在桌上的会议纪要”,你记得明明放在那里,会?

A. 问“你上午去茶水间路过我座位时,纪要是不是还在我鼠标旁边”

B. 直接翻他的抽屉,觉得他肯定藏起来了

C. 说“没事,我再打印一份”,不想闹僵

测试解析:

- 选A多(2-3个A):你的“谎言识别力”很强!懂得用细节提问倒逼对方回忆,能精准抓住说谎的破绽,很少会被忽悠。

- 选B多(2-3个B):你的识别方法有点“片面”,靠眼神或单一细节判断,容易误判——比如有人天生眼神坚定,就算说真话也会盯着人,下次试试多问具体细节。

- 选C多(2-3个B):你不太愿意“拆穿谎言”,更在意人际关系和谐,但有时候会吃“含糊其辞”的亏,偶尔用细节提问,能帮你避免被蒙在鼓里。

最后要提醒一句,眼球转动的规律虽然适用于90%的人,但不是100%绝对——比如左撇子的眼球转动方向可能会反过来,还有极少数人能刻意控制眼球运动。不过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已经是很实用的“小技巧”了,下次再拿不准对方是不是在说谎,记得多观察他的眼睛,再问个细节问题,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66xlx.com/http://www.66xlx.com/xinlijiqiao/8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