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技巧

2024年研究证实:每天15分钟“绿色接触”,让90%职场人压力值下降50%

2024年研究证实:每天15分钟“绿色接触”,让90%职场人压力值下降50%

你是否曾在周一清晨挤地铁时,盯着手机里的待办清单突然胸口发闷?是否明明前一晚早睡了,却还是在走进办公室前,忍不住反复检查背包,手指攥得发紧?其实这种“早起就紧绷”的状态,不是你不够坚强,而是身体在提醒你:该给压力找个“出口”了。

近日,澳大利亚和英国心理学家的联合研究给出了简单又有效的解决方案——压力大时,多抱抱大树、多看看绿色,就能让身心变轻松。

在澳大利亚的清晨,公园或街边的林荫道上,总能看到上班族和大树“亲密互动”:有人会贴着树干站一会儿,有人会轻轻拍一拍树皮;还有人特意提前下车,绕路走林荫道去公司。而英格兰埃塞克斯大学的研究者,为了验证“绿色”的减压效果,做了一项对比实验:把受访者分成两组,一组在林荫道上步行15分钟,另一组则全程待在密闭办公室里。

实验结果很明显:走林荫道的那组,90%的人都表示“感觉信心变足了,心里的压力像被风吹走了一样”;而待在室内的组,只有22%的人觉得压力减轻,反而有50%的人说“越待越烦躁,满脑子都是没做完的事”。

这个结论,和《应用心理学杂志》2023年的一项实验结果高度契合。该杂志曾针对200名互联网从业者做过“办公环境与压力关联”研究:让大家分两组办公,一组桌面放小型绿萝,一组不放。结果显示,在下午3点(职场人普遍的压力峰值时段),放绿萝的组里,自述“手心冒汗、心跳加速,想摔键盘”的人,比另一组少38%。参与实验的程序员小周就说:“以前改bug改到烦躁时,会忍不住砸鼠标;现在看到桌边的绿萝叶子,会下意识摸一摸,还会跟自己说‘别急,像叶子慢慢舒展一样,问题也能捋顺’,脑子里的‘紧绷弦’好像突然就松了。”

国际生态疗法协会创始人琳达·巴泽尔·萨尔茨曼也解释过:在新工作开始的清晨,抽点时间亲近自然,其实是在“主动放慢生活节奏”。它能帮你把前一天的压力“清空”,就像给手机重启一样,让你以轻松的状态投入新任务。

而且清晨的阳光也很关键——它能帮身体“关掉”让人犯困的褪黑素开关,唤醒新陈代谢功能。再加上满眼的绿色,就像给身体注入了天然的“减压兴奋剂”,效果比喝一杯咖啡还管用。

这一点在国内也有实实在在的例子。去年杭州某互联网公司推出“晨走计划”,鼓励员工提前20分钟上班,绕公司附近的公园走一圈再打卡。参与的员工里,85%都反馈:“晚上复盘工作时,不像以前那样满脑子都是‘没做完的事’,反而能平静地列第二天的计划。”运营岗的小李就分享:“以前上班直接冲地铁,满脑子都是白天没对接完的需求;现在走在公园的树荫下,听风吹树叶沙沙响,会突然觉得‘今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不用再揪着不放’,这种踏实感特别难得。”

更权威的数据来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4年的“职场人压力现状调研”:我国一线城市职场人日均压力值(用“情绪温度计”类比,10分为极度焦虑,1分为完全放松)平均是6.8分;而每周能保证3次以上“绿色接触”(比如逛公园、养绿植)的人,压力值平均只有4.2分,比前者低了40%。

先来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现在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

1. 早上起床后,你最常有的感受是?

A. 脑子已经开始转今天的待办,根本没法赖床

B. 身体发沉,不想动,觉得“今天又要应付很多事”

C. 没什么特别感觉,能正常收拾出门

2. 工作/学习间隙,你会怎么放松?

A. 刷手机看短视频,但看完更慌

B. 站起来走走,会下意识看窗外有没有树或草

C. 趴在桌上眯一会儿,醒来还是累

3. 看到路边的大树,你会?

A. 没注意,直接走过

B. 会多看两眼,甚至想摸一摸树皮

C. 觉得“这树挺好看”,但不会停留

- 选A多:属于“任务驱动型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对“未完成事项”的焦虑,建议每天留10分钟列“优先级清单”,减少“无序焦虑”。

- 选B多:属于“环境敏感型压力”,你的身体其实已经在主动寻求“绿色疗愈”了,不妨每天刻意留15分钟,去楼下公园走一走。

- 选C多:压力值相对较低,对环境的感知力也比较平和,保持现有节奏即可,偶尔看看绿植能让状态更轻松。

所以,如果你最近一周觉得压力在增加,不用急着找复杂的解压方法。试试这两个简单办法:

1. 改一改上班路线,选有林荫道的那条,提前15-20分钟下车,走走路,甚至停下来抱一抱路边的大树;

2. 在书桌、窗台放几盆无花的绿色大叶植物,比如绿萝、龟背竹,工作累了就看看它们,摸一摸叶子——这种“低成本的绿色接触”,反而能帮你悄悄卸下压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66xlx.com/http://www.66xlx.com/xinlijiqiao/9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