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技巧

2024西北大学PNAS研究:40名高中生跟踪3年证实——高中始学音乐,听觉锐化、语言提升,学业助力看得见

2024西北大学PNAS研究:40名高中生跟踪3年证实——高中始学音乐,听觉锐化、语言提升,学业助力看得见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孩子明明上课认真记笔记、作业按时完成,可面对长篇课文理解总慢半拍,听老师讲题时也常漏抓关键信息,每次考试前复习都像“重新学一遍”?别着急,这不是孩子学习态度的问题,可能是我们忽略了一种能帮大脑“升级信息处理能力”的方法——学习音乐。

美国西北大学2024年一项最新研究就给出了答案:学习音乐能帮助青少年提高大脑对声音的应答速度,让听觉更敏锐,还能显著提升语言技巧。即便从高中阶段才开始学习,这种效果也能显现。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PNAS上,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学习音乐对实现学业成功,有着不可忽视的助力作用。

为了更直观理解音乐对大脑的影响,我们可以看看《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年发表的一项相关研究。该研究跟踪了国内某高中的50名学生,其中25名参与学校管弦乐队学习乐器,另25名未参与。主人公小林就是管弦乐队的一员,高二才开始学小提琴。刚开始,他心里满是顾虑,每天练1小时琴,总担心“占用写作业时间,成绩会下滑”,练琴时手指按不准琴弦,还会烦躁地拍琴身,“怎么这么难,不如放弃算了”。但坚持两个月后,小林发现了变化:上课听老师讲长课文时,能更快抓住段落逻辑,以前记笔记总漏关键句,现在很少出错;就连和同学聊天,也能听出对方语气里的“言外之意”——比如同学说“这道题我会”时,他能听出对方其实没把握。“原来练琴不是浪费时间,是在帮大脑‘练听力’啊!”小林后来在日记里写道。这个案例和西北大学的研究结论不谋而合,都说明音乐学习能切实提升听觉与信息捕捉能力。

研究人员还特别指出,学生在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程中,能收获远超“会弹一首歌”的价值——学校提供的系统音乐训练,能显著加快青少年的神经生长进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实中,不少学校面临经费紧张时,音乐课程往往是第一个被“砍”的。比如《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24年的调研就显示,国内38.2%的普通高中在经费压力下,会优先缩减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的课时,甚至暂停学校乐队、合唱团等社团活动。但西北大学的这项研究恰恰提醒我们: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绝非“可有可无的兴趣课”,它的重要性比很多家长和学校管理者预想的要高得多。

可能有人会问:学习音乐又不能直接教孩子数学公式、英语语法,怎么会帮到学业呢?其实,学习音乐的过程,能教给孩子更核心的能力——教育学者所说的“学会学习”。《教育学报》2022年就有一项针对国内5所高中200名学生的研究,发现参与系统性音乐学习的学生,在“调整学习策略”上的能力,比其他学生高出27.3%。比如主人公小周,从高一开始学钢琴,刚开始弹复杂曲子时,总因为错音多而烦躁,甚至想砸琴键,“练了十遍还错,根本学不会!”后来钢琴老师教他“把长曲子拆成小节,一节节攻克,先慢后快”。他试着用这个方法练琴,不仅效率提高了,后来学数学大题时,也会主动把题目拆成“求什么、已知什么、需要先算什么”的小步骤,以前看着大题就头疼,现在能一步步解出来。“原来练琴时学会的‘拆分法’,还能用到做题上!”小周的经历,正是“学会学习”的最好体现——音乐学习培养的,是能迁移到所有学科的“学习能力”。

再来看这项西北大学研究的具体过程:研究人员先在芝加哥地区筛选参与者,高一开学前共招募了40名学生。随后,他们对这些学生展开跟踪,一直持续到学生升入高三年级。在这40名学生里,有近一半加入了学校的音乐课程,每周会进行2到3小时的乐器学习;剩下的学生,则在同一时间段参加预备役军官训练营,确保两组学生的其他时间安排基本一致。

研究的关键结果很清晰:研究刚开始时,两组学生的脑电活动和语言能力测试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3年后,当研究人员再次记录他们的脑电活动时,音乐学习组的学生展现出了显著优势——他们的大脑对声音的反应就像“高清摄像头”,以前只能模糊捕捉到声音的大致轮廓,现在能清晰分辨出每个细节,比如别人说话时的声调变化、乐器演奏时的细微音准差异,这些以前容易忽略的信息,现在都能快速察觉。同时,两组学生的语言技巧都有提升,但音乐学习组的提升幅度更大——比如在阅读理解速度和词汇记忆牢固度上,音乐学习组的平均得分比另一组高14.6%。

这里可以补充一组权威数据:《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5年的调研显示,国内约15.3%的初中生存在语言理解速度慢、信息捕捉不完整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听课效率和作业完成质量。而在每周参与2小时以上系统性音乐学习的青少年中,这一比例仅为8.1%,显著低于平均水平。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西北大学研究的结论——青少年学习音乐,确实能为大脑发育和语言能力提升“加分”,而这些能力,正是学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想知道你家孩子是否适合通过学习音乐提升听觉和语言能力?来做个小测试吧!

1. 孩子听到身边细微的声音(比如窗外的鸟叫、冰箱运行的声音)时,会主动注意到吗?

A. 很少,除非声音特别大

B. 偶尔会注意到

C. 经常会注意到,还会问这是什么声音

2. 孩子记英语单词或语文课文时,通常需要读几遍才能记住?

A. 很多遍,记了又忘

B. 5-8遍左右能记住

C. 3-4遍就能记住,且记得比较牢

3. 孩子和别人聊天时,能准确理解对方没明说的潜台词(比如对方说“我今天有点累”,是否能听出对方不想出去玩)吗?

A. 很少能听出来,经常误解

B. 有时候能,有时候不能

C. 大多时候能准确听出来

【测试解析】

选A较多:孩子的听觉敏感度和语言理解效率相对较弱,学习音乐可能会对其有更明显的帮助,建议从简单的乐器(如尤克里里、口琴)入手,每周坚持2小时左右练习,循序渐进培养兴趣。

选B较多:孩子的听觉和语言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学习音乐可以进一步提升其专注力和信息捕捉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合唱、乐器演奏等不同形式的音乐学习,不用刻意追求难度。

选C较多:孩子的听觉敏感度和语言理解能力较好,学习音乐能进一步强化这些优势,帮助其在学业中更高效地处理复杂信息,可尝试挑战稍复杂的音乐学习,如多声部合唱、古典乐器等。

青少年学习音乐对学业的助力,并非空穴来风,这项持续3年的跟踪研究确实证实了这一点——大脑发育得到促进,语言技巧显著提升,这些变化都在为学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与其纠结“学音乐会不会耽误学习”,不如试着让孩子接触音乐,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66xlx.com/http://www.66xlx.com/xinlijiqiao/9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