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技巧

2024研究预警:轻度忧虑让过早死亡风险升20%,心脑血管病风险高29%

2024研究预警:轻度忧虑让过早死亡风险升20%,心脑血管病风险高29%

你是否经常明明没急事,却总忍不住“胡思乱想”?比如出门后反复确认门锁没锁,睡前纠结“明天会不会搞砸工作”,甚至看到天气预报有雨就担心“忘带伞怎么办”?别把这当成“细心”,最新研究证明,这种没到抑郁症程度的轻度忧虑,正在悄悄增加你的健康风险。

研究者早就发现,抑郁症会显著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但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的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布的新研究,却让更多人捏了把汗——他们分析了英国近7万名35岁以上人群的健康数据,经过平均8.2年的跟踪后发现,不光重度抑郁患者风险高,连“只是有点担心”的轻度忧虑者,过早死亡的概率都比普通人高出20%。

这个结论可不是空穴来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3年曾做过一项针对3000名中年职场人的跟踪研究,结果和英国团队的发现高度契合:那些经常“莫名担心”的人,比如总怕孩子上学不安全、担心自己业绩不达标,即便没到抑郁程度,5年内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的比例,也比心态放松者高18%。42岁的程序员老王就是典型例子,他说:“每天下班路上都忍不住想‘项目会不会出bug’,越想心跳越快,手心冒汗时还会自我安慰‘别瞎想’,可根本控制不住。后来体检才发现,血压已经悄悄超标了”——这其实就是轻度忧虑在慢慢破坏身体机能。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理解“轻度忧虑”,研究人员用了个“情绪温度计”的类比:就像用1-10分衡量体温,1分是“每天都轻松,没一点烦恼”,5分是“偶尔担心,但不影响吃饭睡觉”,10分是“严重抑郁,没法正常生活”。这次研究里的“轻度忧虑者”,大多是3-4分的人——就是我们身边常说的“爱操心”的人,比如学生期末备考时反复检查文具,职场人开会前紧张“说错话怎么办”,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纠结,叠加起来就让过早死亡风险比1-2分的人高出了20%。

不光是职场人,学生群体的轻度忧虑也很常见。《心理发展与教育》2024年对1万名高中生的调研显示,期末备考期间,那些总担心“漏看知识点”“考砸了怎么办”的学生,即便没到抑郁程度,出现失眠、心悸的比例也比心态平和的学生高32%。高二学生小林就有过这种经历:“考前一周,我晚上躺下就会想‘万一数学最后一道题不会做’,越想越清醒,白天上课总走神,感觉身体被掏空,后来还因为胃口差瘦了3斤。”

更值得注意的是,轻度忧虑对健康的影响还分了“主攻方向”。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死因发现,轻度忧虑者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9%。这是因为长期的小忧虑会让身体处于“紧绷状态”——就像一直拉紧的橡皮筋,时间长了会老化,血管也会在持续的压力下出现问题。除此之外,他们死于交通事故、自杀等情况的风险,也比普通人更高。

参与研究的汤姆·鲁斯强调,这个发现不是让大家“慌上加慌”,而是提醒我们要重视心理健康。但他特别指出,不提倡一有心理问题就吃精神病药物,更推荐用药物以外的心理调节方法,比如和朋友聊天、写日记梳理情绪,或者通过运动释放压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5年的最新调研数据也印证了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我国16-24岁青年中,有38.2%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度忧虑,比如担心就业、容貌焦虑等,但其中只有不到10%的人会主动寻求心理疏导——很多人都觉得“这点担心不算事”,却忽略了它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

想知道你是否处于轻度忧虑状态?来做个3道题的小测试,选项选A/B/C就行:

1. 最近一个月,你是否经常反复想某件事,越想越烦躁?

A. 几乎没有 B. 偶尔(1-2次/周) C. 经常(3次以上/周)

2. 你是否因为担心某件事,出现失眠、心跳加快或胃口变差?

A. 几乎没有 B. 偶尔 C. 经常

3. 面对小事(比如出门忘带伞),你是否会忍不住想“这下肯定要倒霉”?

A. 几乎没有 B. 偶尔 C. 经常

【测试解析】:选A多(2-3个A):你的心态比较放松,轻度忧虑风险低,继续保持就好;选B多(2-3个B):你处于轻度忧虑边缘,建议每天留10分钟做深呼吸、听轻音乐,及时释放小压力;选C多(2-3个C):你已经处于轻度忧虑状态,别硬扛,找家人朋友聊聊,或者试试写“烦恼日记”,把担心的事写下来,会轻松很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66xlx.com/http://www.66xlx.com/xinlijiqiao/9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