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技巧

2024年冬季心理报告:超60%人因光照不足陷“情绪低温”,3个小方法快速回暖

2024年冬季心理报告:超60%人因光照不足陷“情绪低温”,3个小方法快速回暖

你是否冬天明明没生病,却总提不起劲?早上要按3次闹钟才能起床,下班回家只想瘫在沙发上刷手机,连之前超爱的火锅都觉得“懒得去吃”?其实这不是你“变懒了”,而是寒冬里的光照不足,悄悄让你的心理“着了凉”。

一、光照少了,情绪为啥会“降温”?2组数据和1个实验告诉你答案

冬季阳光本就少,加上很多人白天待在办公室、晚上才出门,一天下来接触自然光照的时间常常不足2小时。这种情况下,身体里的“情绪调节器”会悄悄失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4年冬季专项调研显示,冬季日均光照不足2小时的人群,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量较夏季平均下降32%。这两种激素就像身体里的“小太阳”,分泌少了,人就容易觉得情绪低沉、身体发懒,连思考速度都会变慢。

更明显的是心理敏感人群。《心理学报》2023年做过一项“季节情绪敏感实验”,28岁的程序员小林就是参与者之一。他的工位在北向办公室,冬天每天只能透过窗户看到1小时左右的阳光。实验记录里写着:“小林说‘明明代码逻辑前一天想好了,第二天盯着屏幕却总走神,心里像堵了团湿棉花,连和同事对接工作都觉得‘麻烦’,甚至会偷偷想‘要是能一直在家躺着就好了’”。这种感受,其实很多人冬天都有过——不是真的“不想做事”,而是光照不足让情绪暂时“没了力气”。

尤其要注意三类人: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很少运动的脑力劳动者,还有特别怕冷的人。相较于其他人群,他们出现“情绪低温”的概率要高40%,症状也更明显,比如会比平时更爱睡懒觉、吃得多却没精神。

二、不用吃药!3个“暖情绪”小方法,在家在公司都能做

别担心,这种冬季“情绪小感冒”很好缓解。心理专家给出的建议,操作起来特别简单,还不用花太多钱。

第一,让身边“亮起来、绿起来”。午间阳光最足的时候,哪怕只站在窗边晒20分钟,也能帮身体的“小太阳”重新“充电”;如果办公室或家里光线暗,就把灯都打开,明亮的环境能直接让情绪变轻松。另外,养几盆好养活的绿植,比如吊兰、橡皮树、文竹,它们不仅能释放氧气,看到绿色的叶子,心里也会跟着“舒服”。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的张姐就试过,去年冬天她在工位放了一盆吊兰,“之前下午3点多总犯困,现在看着吊兰的叶子,偶尔浇浇水,敲键盘都觉得有劲儿了,连下午茶都换成了热可可,比之前喝冰咖啡舒服多了”。

第二,动一动比“躺着歇”更管用。不用去健身房跑5公里,每天下班走15分钟回家、或者在家做10分钟拉伸都可以。适度运动能让身体分泌“快乐激素”,哪怕只是简单的踮脚尖、转腰,也能让“没精神”的感觉减轻不少。

第三,适量吃点“甜的暖的”。这里说的不是让你吃一大块蛋糕,而是稍微增加点脂类、糖类摄入,比如早上喝杯热牛奶配片全麦面包,下午吃一小块黑巧克力。这样能帮血糖维持在稳定水平,活力会明显提升,那种“萎靡不振”的感觉也会跟着消失。

三、测一测:你现在的“情绪温度”达标了吗?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陷入冬季“情绪低温”?来做个3道题的小测试,选完就能出结果。

1. 最近每天早上起床时,你通常的状态是?

A. 闹钟响一次就起,觉得精力尚可

B. 要按2-3次闹钟,起来后还是没精神

C. 赖床半小时以上,起来后浑身发沉,不想动

2. 面对平时喜欢的事(比如追剧、吃美食),你现在的反应是?

A. 依然有兴趣,会主动安排时间做

B. 有点兴趣,但拖到最后才做

C. 完全没兴趣,觉得“做了也没意义”

3. 每天接触自然光照的时间大概是?

A. 3小时以上(比如中午散步、窗边工作)

B. 1-3小时(偶尔出门,大部分时间在室内)

C. 1小时以下(基本待在无窗或北向房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66xlx.com/http://www.66xlx.com/xinlijiqiao/9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